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TTQS EMBA ICAP 共通核心職能 專家顧問團 專家學院 中華民國 CMC認證組織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台灣雖然也注意大陸的企圖心,但是產官學界都沒有意識到,「一帶一路」沿線經過亞非歐26國,合計44億人口、21兆美元經濟規模,10年內將在基建投資1.6兆元的大商機,以及其帶來的跨國投資乘數效果,對台灣未來經濟儼然就是一個「經濟產業的新藍海」,也是深化兩岸經濟關係的有效觸媒。兩岸當局要正視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工商時報 主筆室
「一帶一路」是大陸的政經新戰略,標示中國大陸企圖藉著經濟整合為經,外交敦親睦鄰為緯,建構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戰略棋盤,將歐亞大陸重新連結,形成全球跨度最大、縱深最長的經濟整合及戰略地帶,進而擠壓美國的霸權地位。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台灣雖然也注意大陸的企圖心,但是產官學界都沒有意識到,「一帶一路」沿線經過亞非歐26國,合計44億人口、21兆美元經濟規模,10年內將在基建投資1.6兆元的大商機,以及其帶來的跨國投資乘數效果,對台灣未來經濟儼然就是一個「經濟產業的新藍海」,也是深化兩岸經濟關係的有效觸媒。兩岸當局要正視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台灣出口成長已連續3年低於3%,出口成長緩慢,是台灣出口史上所罕見。然而不論對陸、美、歐、東協地區,台灣的出口值均站在高峰上,遵循舊思維很難再出現大幅成長。
若非台灣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搭上無線通信的熱潮,台灣出口成長已幾近枯竭。受限內需市場過小,台灣經濟要成長,勢必要在出口找到新的出路,此時「一帶一路」的出現,可說正好為台灣經濟產業開拓「新藍海」鋪了前路。
關鍵因素之一是,經由陸上絲路所經之國家,皆為台灣出口極少的國家地區,包括中、西亞和南亞,其中除了印度占台灣出口比重達1%外,台灣對此地區的其他國家出口總和比重都低於1%。過去台灣曾一度想透過俄羅斯的途徑與這些國家地區建構新的貿易關係,均不得其門而入,難以達到拓展貿易的效果,因而半途而廢。但若能透過陸上絲路串連這些國家的出口,就是台灣的一個新市場,透過對陸上絲路的投資,即可運用在地資源,強化對這一新市場的成本競爭力,不僅是消費產品出口動能來源,只要掌握龐大的基建供應鏈連結,就足以補足台灣出口成長的最大缺口。
關鍵因素之二是,台灣近年正加強東協的出口與投資,但是台灣現在是依賴新加坡作為台灣進入東協的樞紐,台灣在東協國家固然布局了一些重要的產業代工,但始終沒有真正的進入東協內部市場,充其量只是布局了中國大陸以外的代工基地而已。因而透過由福建自貿區起點的海上絲路,則可創造另一個成本與地緣優勢,由全新的經濟視野切進東協的內部市場,將其形容為是台灣開拓亞太市場的最大引擎亦不為過。
更值得我們關切的是,在「一帶一路」的路線圖中,不難發現不論在陸上絲路或海上絲路的連結,中國大陸都繞過了台灣,倘使「一帶一路」成功完成經戰略的連結,台灣就將面臨另外一個孤立於十數億人口的經濟版圖,這將對台灣未來經濟造成不可彌補的危害!不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形同自我封閉,兩岸應加快找出解決之道,台灣尤其須在「找尋突破口」上思考戰略出路。
不論在陸上絲路或海上絲路,台灣都是間接關係的連結,而要想參與「一帶一路」的商機,勢必要由擴大與中國大陸天津自貿區和福建自貿區的合作,作為有效參與「一帶一路」的最佳突破點。
首先,甫掛牌運作的天津自貿區,是距陸上絲路起點西安最短的捷徑,也是近年台灣產業在華北地區布局的重鎮,因此若能將台灣自經區與天津自貿區連成一體的「自貿體系」,台灣產業就可在兩個直接相通、沒有關稅障礙的新形勢下,取得陸上絲路基建供應鏈的絕對優勢。
福建自貿區作為海上絲路的起點,又是大陸針對台灣所連結的自貿區,若將台灣自經區與福建自貿區融合於一體,則形同打造台灣成為海上絲路的另類起點,台灣可藉自貿區的優勢,將貿易連結到歐陸的阿姆斯特丹,這是台灣的地緣之便。
藉著地緣之便,只要兩岸當局點頭,台灣即可繞過兩岸ECFA的障礙,以台灣自經區與大陸自貿區形成對接,就可打通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任督二脈,成為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最佳途徑。
「一帶一路」是未來10年全球最大經濟版圖的連結,台灣要有當仁不讓的勇氣與自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