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2016 2017 左永安顧問 台灣大學 台師大 EMBA 大前研一:成功的經理人不只要解決問題,還要懂財務!培養財務力的3大指南當被問及「你覺得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認為「2000萬以上」佔多數,達42%,「1000萬到2000萬」為29%,「500萬到1000萬」為25%,「500萬以內」最少,僅有4%。經理人月刊幫你整理擺脫窮忙的10個行動法則: 不要只為了錢而工作 不要小看自己的工作價值 欣賞有錢人的正面特質 深信自己有改造人生的能力 投資自己,持續成長 擺脫「談錢市儈」的負面聯想 把錢當作「賺錢的工具」 積極管控你的收支 停止把風險想得太嚴重 別被物欲沖昏頭

我們應該常常聽到這本書或這句話:「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如果言之成理,似乎也不難理解:因為理財致富的人,他們真真切切地思考過該怎麼處理自己的錢或資產。而你,很可能只是想要變有錢,卻從來沒有付諸行動。故本次《經理人月刊》於2015年底,於網路上進行了「經理人理財力」的問卷調查,邀請《經理人月刊》網友填答問卷,來看看《經理人月刊》讀者的金錢觀,以及理財行動力!
本調查在《經理人》粉絲團上進行,短短兩周,就吸引了將近兩千位網友填答問卷。調查結果如下:(詳細調查報告結果,請見文末)

理財力重視程度,隨年齡增長

《經理人月刊》的讀者無投資理財的只有4%,顯示絕大部分人對於投資理財是有想法並有實際執行的。而大部份人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呢?
總收入中,用來投資的投入理財的總收入比重
調查可以看出,25歲以前讀者,只有三成三的工作存錢的目標是買房,25歲以後讀者,過半的理財目的都是為了築巢,希望擁有安穩生活。
當被問及,「操作投資標的方法」,回答「沒有太多想法,親友做甚麼就跟進」的人,25歲以上的比例比25歲以下的人來的少,25歲以下有8%沒有想法,26歲到35歲有3%,36歲到45歲有1%,其他年齡層為0%。
或可解釋為,隨著年齡增長,經過社會歷練,對理財的重視也呈現「與時並進」,另一方面或許也是25歲過後,理財目標明確,讓他們更願意做功課,謀定而後動,盲從的現象的就少了。另外,年收入最高的55歲以上族群,「交給銀行或其他專業理財顧問操盤」的比例高過其他年齡層,約三成的人選擇相信專業。

全民理財太「保險」,退休生活危機浮現

當被問及「你覺得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認為「2000萬以上」佔多數,達42%,「1000萬到2000萬」為29%,「500萬到1000萬」為25%,「500萬以內」最少,僅有4%。
對退休金的想像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根據調查,24%讀者的理財方式是「保險」,18%選擇「定存」,20%是「股票」,17%投資「基金」,11%是「不動產」,7%是「衍生性產品」,另外有3%的人目前無投資理財。
  • 理財方式前三名:
  1. 保險(24%)
  2. 股票(20%)
  3. 定存(18%)
發現上述兩個調查結果其實互相矛盾了嗎?當有七成受訪者認為退休起碼得備齊1000萬以上資產,超過2000萬的甚至高達四成,但是,將近五成受訪者採用的理財方式,卻是報酬率類似定存的保險!
先來進行一個簡單的試算(你的退休金試算表),假如以一位30歲的上班族,想在60歲退休,並在那之前存到足夠退休金1000萬,平均一年要存下33萬,也就是一個月至少要存2.75萬元!如果不出國旅遊、不上餐廳、不生小孩,甚至不買車,每年勉強存下一半薪資,退休前戶頭要達到一千萬,的確不是不可能。但若想要兼顧生活品質的話,以目前30歲的人平均薪資而言,是極有可能無法達成的。
圖說明
日本經濟評論家 勝間和代說道:「越害怕投資有風險,就注定一輩子賺辛苦錢。」也就是說,如果想安穩退休又想要五子登科的快活人生,我們應該要學會去面對更多的風險,太偏重「保險」的理財方式,是台灣人首要調整的目標。只要跟到對的投資方法,並落實正確的投資原則,可以用聰明的投資方法來控制風險,所以,不要懼怕,現在就開始投資,累積財富才能真正變成有錢人!

經理人月刊幫你整理擺脫窮忙的10個行動法則:

  1. 不要只為了錢而工作
  2. 不要小看自己的工作價值
  3. 欣賞有錢人的正面特質
  4. 深信自己有改造人生的能力
  5. 投資自己,持續成長
  6. 擺脫「談錢市儈」的負面聯想
  7. 把錢當作「賺錢的工具」
  8. 積極管控你的收支
  9. 停止把風險想得太嚴重
  10. 別被物欲沖昏頭
【經理人理財力大調查】
調查說明
有效樣本:1878份
調查期間:2015年12月16日-29日
調查對象:《經理人月刊》facebook粉絲團20歲以上讀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